<pre id="9xttx"></pre>

              <ruby id="9xttx"></ruby>

              ×

              登錄

              點擊刷新驗證碼

              ×

              注冊

              點擊刷新驗證碼

              廣東華網電力售電有限公司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公告欄

              惠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發布者:華網電力發布時間:2017-05-22

              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惠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惠府函〔2017〕149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惠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業經十二屆3次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3日

              惠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惠州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決勝時期,也是推動能源發展轉型升級,建設安全可靠、清潔低碳、經濟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戰略期。本規劃根據《廣東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惠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主要明確“十三五”時期惠州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部署重點任務和重大項目,是未來開展能源工作、制定能源政策和年度計劃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 發展現狀與環境

              第一節 發展現狀

              “十二五”以來,我市以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和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轉變能源發展方式,順利完成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

              ——能源供應能力大幅提升。建成投產發電裝機容量約170萬千瓦(包括平海電廠2#、抽蓄7-8#、東山海風電、果山垃圾發電和大亞灣敏華光伏發電),初步形成煤、氣、水、風、光互補的多元化電力生產體系,到2015年底全市電源裝機容量約達到700萬千瓦,外區調入電力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10年1/3降低到2015年1/5。

              ——能源基礎設施顯著加強。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2座、主變容量681萬千伏安、輸電線路1628千米,到2015年底,全市電網基本上形成以4座500千伏電站為中心的220千伏骨干網架,與廣州、深圳、東莞和河源等周邊地區緊密相聯,110千伏高壓配電網架形成分區供電、相互支持、覆蓋城鄉的堅強結構。鋪設天然氣中壓管網530公里,全市天然氣年供應量達1.4億立方米(不含大型工業用氣)。

              ——節能降耗任務超額完成。2015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1833萬噸標準煤(其中煤炭626萬噸、石油529萬噸、天然氣16.5億立方米),全社會用電量299億千瓦時,“十二五”期分別年均增長6.1%和9.2%,較“十一五”分別下降10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笆濉逼陂g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3.4%,超過省下達的節能約束性指標任務6個百分點。

              ——優質清潔能源加快發展。在建和準備開工建設一批天然氣發電項目;穩步推進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一期工程,全面投產惠州抽水蓄能電站,建成首個風力發電項目東山海風電場和并網運行首個光伏發電大亞灣敏華項目,全市新增清潔電源約70萬千瓦,占新增電源裝機容量的40%。

              ——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國華熱電機組完成“近零排放”示范工程改造,平海電廠供電標準煤耗下降2克/千瓦時,電力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下降,煤炭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大量應用大容量變壓器,輸電損耗穩步降低,完成國家電力需求側“兩個千分之三”考核指標。

              ——先進能源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提高火電、核電、可再生能源、電網等能源技術裝備水平,實現風電、光伏發電 “從無到有”的突破性發展,積極推進惠州核電和核能成套技術推廣應用,全面建成投產平海電廠一期2臺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煤電機組,完成國華熱電“近零排放”示范工程改造。

              ——居民生活用能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人均生活用能水平提高160%;人均生活用電水平提高70%?;就瓿赊r村電網改造升級,農村居民用電質量和可靠性大幅提升。城鎮居民天然氣氣化率進一步提高,全市城鎮居民天然氣氣化率約60%。

              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能源發展以增量粗放型增長為主,能源系統整體運行效率不高,帶來能源發展與生態環境不協調。二是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較高,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比重偏低。三是天然氣供應設施建設滯后,制約全市擴大天然氣利用特別是拓展大工業用戶。四是能源領域統計監管能力較弱,制約能源精細化、智能化管理。五是與能源科技發達地區和能源改革創新的要求相比,創新發展能力仍然是能源行業的一塊短板。

              第二節 面臨環境

              當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能源結構更加趨向清潔低碳化,能源技術革新日益深入;國內能源消費增速放緩,綠色低碳發展和主體能源替代加快,能源發展動力開始轉換,能源創新改革力度加大。我市能源消費增速總體放緩,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能源發展新動力逐步顯現,能源轉型升級面臨良好機遇。同時,我市節能環保、結構優化、煤炭減量、改革創新和供應安全壓力仍然較大,能源發展存在一些短板和瓶頸。從國內外環境和我市自身條件來看,既有有利條件,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

              1.有利條件

              ——能源供需環境相對寬松。能源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穩步增長,能源生產供應能力持續增強,我國能源需求增速大幅放緩,全球能源市場總體上供過于求,而且能源價格處于下行通道,有利于增加能源供給和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能源轉型升級機遇良好。國家明確提出能源革命戰略思想,有利于抓住機遇進一步發展綠色低碳能源,開創節約高效用能新局面,構建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體系,推動能源行業改革創新,帶動能源產業轉型升級。

              ——能源技術創新空間廣闊。圍繞綠色低碳新能源、節能環保、智慧能源體系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有利于從根本上改變對化石能源和傳統能源利用方式的依賴,推動能源行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引領產業革命和經濟轉型升級。

              ——能源設施體系逐漸完善。優化加強電網建設,加快推進大亞灣石化區油氣碼頭建設,積極推進LNG接收站,構建全市天然氣輸配網絡,有力支撐能源儲運和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2.制約因素

              ——能源發展約束因素增多。更高要求實施節能減排、控總量、減煤炭、防污染和降碳強度等措施,進一步約束能源發展;土地補償、拆遷安置和鄰避效應等社會問題,加大能源項目規劃選址難度,制約能源項目順利建設。

              ——節能減排工作面臨壓力。煤電已完成節能改造,水泥行業能效先進,節能減煤難度大;中?;轃挾诩捌渲邢掠雾椖康年懤m投產,加大節能剛性約束;天然氣電廠建成投產也帶來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控制壓力。

              ——能源結構調整難度較大。清潔能源利用成本明顯高于煤炭,節能環保改造也將增加利用成本,帶來全社會用能成本上升,影響下游用能企業經濟競爭力,加大經濟平穩發展風險。

              ——能源供應外部形勢不穩。能源消費對外依存度較高,容易受到資源供應和運力緊張、價格波動、極端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影響,能源供應保障和儲備應急能力薄弱,對建設重點能源項目帶來較大影響。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嚴控新增煤炭消費,積極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完善能源基礎設施體系,加強能源科技創新和先進成熟技術推廣應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能源體制改革創新,加快能源發展轉型升級,努力構建安全可靠、清潔低碳、經濟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推動“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提供堅強可靠的能源保障。

              第二節 發展目標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建設和發展,能源發展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更強,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更高,能源產業發展逐步壯大,居民用能水平更加進步,能源發展與生態環境更加協調,著力構建安全可靠、清潔低碳、經濟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到2020年:

              ——能源消費更加綠色低碳。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油、氣、其他能源比重達到12.6%、51.8%、21.6%、14%,煤炭消費比重下降12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比2015年提高2.5個百分點。

              ——能源供應更加安全可靠。全市電源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千瓦,新增全為清潔電源。建成中?;轃挾?、國家石油儲備庫,新開工建設兩座LNG接收站,力爭天然氣中高壓管網里程達到1000公里,進一步增強能源供應安全保障能力。

              ——節能環保水平更加提高。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100萬噸標準煤左右,完成省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痣姀S供電標煤耗下降5克左右,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集中供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能源排放大氣污染物顯著降低。

              ——清潔能源產業更加壯大。深入推進能源體制改革,加快建設能源市場化機制。加快發展天然氣和風電、光伏發電,推進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產業化建設,建成太平嶺核電一期,打造涉核裝備制造基地,建成廣東省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能源惠民服務更加進步。加快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提高天然氣普及率,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用能條件。人均生活用能達到0.69噸標準煤/年,人均生活用電量達到1300千瓦時/年,城鎮居民天然氣氣化率達到70%以上。

              表1 惠州市“十三五”能源發展主要目標

              注:〔〕內為5年累計數。

              第三章 發展布局

              “十三五”期間,重點加強清潔電力、石油煉化、能源接收儲運和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優化完善電網、天然氣管網、成品油輸送管道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打造沿海風電帶,初步形成“三基四網一帶”的能源發展格局,有效支撐兩大平臺、核心目標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一市六組團、多節點”的深度融合發展。

              第一節 建設三大基地

              ——環大亞灣新區綜合能源基地。以環大亞灣新區為平臺,承載重大項目、聚集先進生產力,加快建設中海油煉化二期及系列配套項目、惠州國家石油儲備庫、太平嶺核電一期工程、大亞灣LNG電廠擴建、華電LNG接收站、華能LNG接收站,形成集聚生產、消費和儲運的環大亞灣新區綜合能源基地,有效支撐大亞灣建設成為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產城人融合發展示范區、廣東轉型升級樣板區。

              ——中心城區清潔電力生產基地。以仲愷高新區、惠城區為主體,加快建設豐達電廠擴建工程、華能東江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和大唐仲愷天然氣熱電聯產等清潔電力項目,形成市中心都會區清潔電力生產基地,為仲愷高新區、珠三角(惠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韓(惠州)產業園區和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提供綠色低碳能源保障,大力推進“四區聯動”,打造惠州創新發展的“綠色引擎”。

              ——東北部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以新能源汽車、高能環保電池、核裝備制造為重點,加快建設博羅欣旺達鋰能源、惠東京蘭純電動汽車、龍門電動汽車充電樁、貝特瑞鋰電、中科新能源和相關涉核裝備制造項目,形成以博羅、惠東、龍門為主體的新能源新材料裝備產業基地,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大力支撐惠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第二節 優化四大網絡

              ——電網。優化完善主網,規范做強配網,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強電網智能化建設,形成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經濟環保、技術先進、信息暢通的現代化電網,向全社會提供優質、充足的電力供應,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電力供應的需求。

              ——天然氣管網。以兩個國家級開發區(仲愷、大亞灣)為中心,重點推進西氣東輸三線惠州段、省管網三期惠州段和惠陽區、仲愷區高壓管道建設,加快城鎮天然氣中低壓管網建設,形成覆蓋兩區三縣的雙核放射性天然氣管道格局。

              ——成品油管網。推進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惠州段,加快建設惠州港石化化工碼頭、燃料油調和配送碼頭、油品儲庫配套碼頭,擴能升級油品運輸航道,優化完善成品油輸送管網體系。

              ——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主要依托公交首末站場及夜間回車場,建設公交充電站;優先在車流大、路網密的片區就近布點社會公共充電站,鼓勵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有條件的加油站改造增建充電樁。在住宅小區、各單位辦公場所、社會公共停車場,合理分散建設社會乘用車慢充充電樁應。

              第三節 打造沿海風電帶

              以惠東觀音山一帶為主體,推進沿海風電項目建設,打造廣東省乃至全國風電行業的樣板工程;開展紅海灣西岸及淺海區域風力資源總量的普查與開發研究工作,啟動港口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逐步形成沿海風電發展帶。

              專欄 1 “三基四網一帶”的能源發展格局

              1.三大基地:環大亞灣新區綜合能源基地力生產基地、中心城區清潔電力生產基地、東北部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

              2.四大網絡:電網、天然氣管網、成品油輸送管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

              3.沿海風電帶:惠東沿海風電場,港口海上風電場。

              第四章 主要任務

              按照“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五大發展理念和“三基四網一帶”能源發展布局,加快推動兩大平臺、核心目標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促進“一市六組團、多節點”的深度融合發展,實施7大發展任務,共26項重點工作:

              第一節 加快綠色低碳能源發展

              1.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建設太平嶺核電一期工程第一臺機組,穩步推進第二臺機組建設工作。

              2.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加快風電場開發建設。適度開發風資源豐富地區的陸上風電,有序推進廣控東山海風電場二期、華潤惠東桃園、國電電力惠東斧頭山、卡子崠、蓮花山等陸上風電建設,啟動港口海上風電建設,逐步形成沿海風電規?;l展。到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0萬千瓦。

              ——大力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鼓勵各類社會主體投資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重點推進惠東正能量陶瓷安墩、龍門保利協鑫、博羅龍溪電鍍基地、惠城中電太陽能公司馬安等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支持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做好光伏扶貧工作。積極推廣小型太陽能光熱、光電設備,普及風、光、電互補路燈。到202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0萬千瓦。

              ——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重點推進惠陽欖子垅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加強農村沼氣開發利用技術服務和管理體系建設,開展農村沼氣與農業發展的一體化利用,建立“養殖—沼氣—種植”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提升農村沼氣利用綜合水平。

              ——合理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積極配合太平嶺核電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項目落戶。

              ——積極探索利用海洋能。開展環大亞灣海洋能源資源普查,探索集風能、太陽能、波浪能等發電為一體的海島獨立電力系統應用研究,推進海水淡化系統和技術產業化應用,在海水資源豐富、電力資源充裕的地區設立海水淡化研發基地,探索“水電聯產”的新型模式。

              專欄2 新能源重點建設工程

              1.風電工程:有序建設廣控東山海風電場二期、華潤惠東桃園、國電電力惠東斧頭山、卡子崠、蓮花山等陸上風電項目,開展海上風力資源普查與開發研究工作,適時啟動港口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2.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鼓勵各類社會主體投資建設光伏發電,重點支持各類產業園區規?;植际焦夥l電項目,做好光伏扶貧工作,推進惠東正能量陶瓷安墩、龍門保利協鑫、博羅龍溪電鍍基地、惠城中電太陽能公司馬安等項目建設,支持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綜合利用示范工程。

              3.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工程:重點推進惠陽欖子垅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加強農村沼氣開發利用技術服務和管理體系建設,建立“養殖—沼氣—種植”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

              4.抽水蓄能電站:做好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項目落戶。

              3.大力拓展天然氣應用。加快完善天然氣輸配系統,構建海陸協同的多元化氣源供應體系。大力發展城市燃氣,著力推動工業和交通領域燃料替代,鼓勵LNG在汽車、船舶、港口貨運車等領域對柴油的替代。加快建設豐達電廠擴建、大亞灣LNG擴建、華能東江分布式能源、國電博羅分布式能源、大唐仲愷分布式熱電聯產等項目。到2020年天然氣利用規模比2015年增長翻一番以上,達到約50億立方米。

              第二節 提高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1.加強電源建設。安全高效建設太平嶺核電一期工程,加快開發利用風電場,大力推廣利用太陽能,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建成豐達電廠擴建、大亞灣LNG擴建、華能東江分布式能源、國電博羅分布式能源、大唐仲愷分布式熱電聯產等項目,大力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打造安全高效、清潔環保、智能化的現代電力供應系統。到2020年全市電源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千瓦,清潔電源裝機比重達到80%。

              專欄3 骨干電源建設工程

              1.氣電:有序發展氣電,“十三五”規劃新增投產豐達電廠擴建、大亞灣LNG擴建、華能東江分布式能源、國電博羅分布式能源、大唐仲愷分布式熱電聯產等項目,2020年氣電裝機容量約達到630萬千瓦。

              2.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建設太平嶺核電一期工程第一臺機組,推動后續機組建設。

              3.優化電網建設。優化完善主網,做強配網,提高電網輸電能力,降低電網運行風險,建設覆蓋城鄉的智能、高效、可靠、綠色電網。

              ——500千伏電網。新建崇文、演達2座500千伏變電站,擴建禎州站1座500千伏變電站,緩解惠州站供電壓力,滿足大亞灣區、博羅、仲愷區負荷增長需求,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網運行靈活性。至2020年底,500千伏變電站達6座,輸電線路長度1567公里,主變容量1175萬千伏安。

              ——220千伏電網。新增埔仔等9座220千伏變電站,擴建湖濱等3座220千伏變電站,改造1座,基本形成以6座500千伏變電站為供電中心的雙回環網或鏈式結構,且供電區之間具備較強的互聯互備能力。至2020年底,220千伏變電站達33座,輸電線路長度2609公里,變電容量1470萬千伏安。

              ——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以滿足供電可靠性為主要目標,兼顧電網建設的經濟性及可實施性,考慮分區結構特點,新建共聯等110千伏變電站21座,擴建江畔等110千伏變電站8座,增容僑場等110千伏變電站2座,基本形成以220kV變電站為中心,采用T接、不完全雙回鏈接線為主,滿足分區供電模式、結構簡潔清晰、具備一定運行靈活性的110千伏變電網結構。至2020年底,110千伏變電站達到127座,輸電線路長度3600公里,變電容量1305萬千伏安。逐步規范配電網接線模式,提高全區中低壓配電網的供電能力、供電可靠性和運行經濟性,建設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適應發展的中低壓配電網。

              專欄4 電網建設目標

              1.500千伏:2020年全市500千伏變電站達6座,輸電線路長度1567公里,主變容量1175萬千伏安。

              2.220千伏:2020年全市220千伏變電站達33座,輸電線路長度2609公里,變電容量1470萬千伏安。

              3.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2020年全市110千伏變電站達到127座,輸電線路長度3600公里,變電容量1305萬千伏安。統籌優化建設各電壓等級配電網,建設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適應發展的中低壓配電網。

              4.農村電網:2017年底前完成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和農村機井通電工程建設,農網供電可靠率(RS-3)達到99.9802%,全面解決鄉村及偏遠地區電網薄弱問題。

              3.加快天然氣利用工程建設。

              ——氣源工程。積極配合“全省一張網”工程,建設西氣東輸三線惠州段、省管網三期惠州段主干管網,推進華電LNG接收站、華能LNG接收站建設,建設陳江門站、水口高中壓調壓站、橋西高中壓調壓站、陳江高中壓調壓站、江北多功能氣化站、東江高新科技園LNG氣化站(二期)、陳江LNG氣化站、瀝林LNG氣化站、園洲門站等配套項目,逐步形成內外聯通、多源保障、統一調配的天然氣供應網絡,顯著提升供氣保障能力。

              ——天然氣管網。重點優化提升惠城區、仲愷區天然氣管網,建設數碼園門站-陳江高中壓調壓站、數碼園門站-水口高中壓調壓站的高壓管道,依次連接水口高中壓調壓站、橋西高中壓調壓站、陳江高中壓調壓站供應各類用戶,并擔負城市儲氣調峰的任務。建設潼湖五村省管網閥室-大唐電力、園洲省管網閥室-國電電力的高壓管道。加強城鎮低壓管網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市中高壓天然氣管道里程翻一番,達到1000公里,貫通全市各縣區和重點消費城鎮。

              專欄5 天然氣接收和儲運工程

              1.LNG接收站:重點推進華電LNG接收站、華能LNG接收站,構建陸海統籌的多元化氣源保障體系。

              2.天然氣主干管網:加快建設西氣東輸三線惠州段、省管網三期惠州段主干管網,重點推進數碼園門站-陳江高中壓調壓站、數碼園門站-水口高中壓調壓站的城市高壓管道,以及潼湖五村省管網閥室-大唐電力、園洲省管網閥室-國電電力的高壓管道,形成內外聯通、統一調配的天然氣高壓管網。

              3.LNG儲備庫:加快推進惠州港LNG儲備庫一期工程,提高天然氣儲備調峰能力。

              ——天然氣儲備設施。加快推進惠州港LNG儲備庫一期工程,進一步提高天然氣高壓管道系統供氣保障能力和儲氣調峰能力。

              4.提升油品儲運設施體系。

              ——油品碼頭。推進惠州港東馬港區CSPC南海石化化工碼頭及歐德油儲公用石化碼頭改擴建工程、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一體化項目配套碼頭工程、華瀛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配送碼頭、惠州港荃灣港區5萬噸級石化碼頭工程及華德保稅油庫配套碼頭項目,提高成品油停泊能力和接卸效率。

              ——油品輸送通道。加快推進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惠州段工程和大亞灣石化區公共管廊工程,建設惠州港馬鞭洲主航道擴建工程、東江河源至石龍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優化完善油品運輸網絡,建立石化產品交易平臺,打造區域性石化貿易、倉儲和物流中心。

              ——原油儲備。加快推進惠州國家石油儲備地下水封洞庫工程,建設華瀛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惠州港荃灣港區華德保稅油庫,啟動惠州國家石油儲備地下水封洞庫二期項目前期工作,建成全國重要的成品油儲備基地,增強成品油供應保障和應急調控能力。

              專欄6 成品油儲運工程

              1.成品油碼頭:重點推進惠州港東馬港區CSPC南海石化化工碼頭及歐德油儲公用石化碼頭改擴建工程、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一體化項目配套碼頭工程、華瀛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配送碼頭、惠州港荃灣港區5萬噸級石化碼頭工程及華德保稅油庫配套碼頭項目,綜合提升油品接卸能力。

              2.成品油管道:加快推進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惠州段工程和大亞灣石化區公共管廊工程,拓展提升油品輸運能力。

              3.石油儲備庫:建成惠州國家石油儲備地下水封洞庫工程,推進華瀛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惠州港荃灣港區華德保稅油庫,建成全國重要的成品油儲備基地。

              5.推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落實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濟、經濟合理、適度超前”要求,建設以使用者居住地、駐地停車位(基本車位)、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站(場)配建充換電設施為主體,以城市公共停車位、路內臨時停車位配建充換電設施為輔助,以城際、城市充電站為補充,數量適度超前、布局合理、使用便利的充換電設施服務體系,滿足全市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十三五”期,全市新建充電站83座(含公交車充換電站11座、出租車充換電站11座、物流環衛等專用車充電站8座、城市公共充電站48座、城際快充站5座),其中惠城區22座、惠陽區8座、惠東縣14座、博羅縣12座、龍門縣10座、大亞灣開發區10座、仲愷高新區7座;新建分散式充電樁8871個,其中惠城2523個、惠陽1442個、惠東縣1231個、博羅縣868個、龍門縣683個、大亞灣開發區1044個、仲愷高新區1081個。

              第三節 加強能源節約高效利用

              1.扎實推進節能降耗。強化節能目標責任,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抓好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環保新技術應用,促進工業企業、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節能降耗。

              ——推進工業節能。嚴格實施固定資產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加快推進重點用能單位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平臺建設和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加大對年用能量3000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監管力度。組織企業參與能效對標和能效“領跑者”計劃,嚴控高耗能項目投資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堅決關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加強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裝備(產品)推廣應用,重點支持鍋爐(窯爐)、配電變壓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節能技術改造項目。

              ——推進建筑節能。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完善綠色建筑激勵機制,積極組織申報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確保完成綠色建筑推廣任務,提高新建建筑施工階段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廣應用新型環保墻體材料和可再生能源。

              ——推進交通節能。全面淘汰“黃標車”,嚴格執行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限值標準和排氣檢測標準,禁止對不合格車輛發放《道路運輸證》。落實好營運客車報廢工作,提高客運車輛實載率。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全市更新或新增的公交車中,純電動公交車比例不得低于90%,其余10%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不得使用燃油車;更新或新增的出租車中,純電動出租車比例不得低于70%且逐年提高5個百分點,其余30%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不得使用燃油車。公共服務領域每年新增或更新車輛選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不得低于50%且逐年提高5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30%且逐年提高5個百分點。

              ——推動公共機構和商貿場所節能。加強公共機構能耗統計,在路燈照明、公共機構室內照明等領域推廣使用LED產品,推動機關單位、學校、醫院等在燃氣、供熱系統實施節能改造。組織開展星級酒店、商場和超市能耗限額專項監察執法,指導相關商貿單位實施節能改造。

              2.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落實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工作方案,完善能源消費統計監測體系,有效嚴控年綜合能耗300萬噸標準煤以上的新上項目能耗增量。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機制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分解落實機制,確保實現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目標。

              3.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行動計劃,開展大亞灣熱電廠鍋爐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科技創新研究和節能提效新技術改造,實現煤電超低排放,推動煤炭清潔高效發電。全面整治分散燃煤鍋爐,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2017年底前完成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工業小鍋爐淘汰工作。推進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建立健全煤炭質量管理體系。

              4.加強集中供熱能力建設。落實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規劃,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積極協調燃氣、電網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豐達電廠擴建、大亞灣LNG擴建、華能東江分布式能源、國電博羅分布式能源、大唐仲愷分布式熱電聯產等項目,研究開展大亞灣熱電廠背壓機組建設,積極促進用熱產業向園區集聚,到20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園區集中供熱設施,集中供熱量占比達到70%。

              專欄7 集中供熱能力建設

              1.淘汰分散燃煤鍋爐: 2017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完成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工業小鍋爐淘汰工作。

              2.推進集中供熱項目:落實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建設規劃,建設一批熱電聯產工程和分布式能源站項目,20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園區集中供熱基礎設施,集中供熱量占供熱總規模達到70%。

              3.統籌協調天然氣供應和電網接入:加快推進向園區供氣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做好集中供熱項目配套電網規劃建設,保障集中供熱項目順利建設。

              5.強化能源需求側管理。積極實施電能替代,有序推廣工業電鍋爐、靠港船舶使用岸電等電能替代。完善需求側電價管理機制,建立峰谷電價、階梯電價,引導市場化削峰填谷行為響應。開展常態化、精細化的有序用電指導,完善有序用電和節約用電制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發電比例。加強節能宣傳與培訓,推廣節約高效用能理念,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節能,引導全社會科學用能。

              第四節 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集群

              1.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重點發展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充電設備、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成套組堆、整車生產企業,加快推進博羅欣旺達鋰能源材料產業基地、惠東京蘭新能源汽車整車裝備、惠陽億偉新能源汽車電源、龍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惠陽貝特瑞鋰電池正負極材料以及中科新能源項目,形成集研發、設計、制造、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大型新能源汽車產業產業鏈,穩步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核心競爭力強、行業領先的大型新能源汽車企業,建成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專欄8 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重點工程

              1.新能源汽車材料:建設貝特瑞、欣旺達惠州新能源和中科新能源項目,形成集合鋰能源領域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的大型新能源材料產業基地。

              2.新能源汽車整車裝備:建設億緯、惠東京蘭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推動新能源汽車電源、動力總成系統的研發、制造和增程式電動客車、專用車整車生產。

              3.充電樁:建設龍門新能源汽車項目,構建汽車充電樁、智能微網、LED照明、新能源汽車投放一體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

              2.培育壯大核電裝備制造產業。以太平嶺核電項目建設為依托,積極培育核島、常規島關鍵輔助設備和BOP設備制造產業。以“兩所兩裝置”建設為契機,帶動非動力核技術應用,推動核(電)輔助設備制造業升級和集聚,逐步建立起成套設備制造和配套產品生成一體化的核電產業鏈,為把惠州打造成廣東省核能產業基地奠定基礎。

              3.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加強風機核心技術和部件研發,培育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和安裝維修平臺。發展光伏電池研發和制造、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成套生產、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等光伏配套產業,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太陽能集熱單元與建筑集成技術研究應用,推動形成以太陽能電池為核心、相關配套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鏈。加強生物質應用技術研發,培育乙醇、生物柴油及垃圾等生物質發電裝備,支持優勢企業發展生物質燃氣、生物質成型顆粒應用產業。

              4.大力培育新興能源服務業。立足珠三角(惠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鼓勵能源行業“雙創”,重點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核電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等領域,積極培育能源新技術、新業態,大力支持能源系統集成、創新金融服務、工程設計及咨詢、創意設計與研發、互聯網與物聯網服務、第三方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探索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智能電表及智能交互終端設備、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智能交通融合發展的技術創新,推動新一代核電、智能微網、分布式能源、儲能系統等能源新科技創新及應用。

              第五節 推動能源體制改革創新

              1.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按照國家和省有關部署,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積極參與南方、廣東區域電力市場交易,促進市場主體開展多方直接交易。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分步實現公益性以外的發售電價由市場競爭形成,鼓勵發電企業和用戶、售電主體通過自愿協商、市場競價等方式自主確定電價;研究出臺與輸配電價改革相適應的日常監管、平衡賬戶、電網投資、電網績效等管理文件,建立健全電網企業成本約束和監管機制;分類推進交叉補貼改革,妥善處理居民、農業等用戶和地區間交叉補貼。加強電力監管,完善節能發電調度機制,減少和規范電力行業行政審批,建立健全市場主體信用體系,進一步強化和提升電力安全高效運行與可靠供應水平。

              2.有序推進油氣體制改革。落實國家和省改革部署,推進成品油、天然氣價格和管網建設運營機制改革,推動上游經營主體多元化和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平準入,建立健全城市燃氣特許經營的市場競爭機制,加快構建多主體的油氣供應市場體系。探索推進管道燃氣銷售價格改革,加快理順居民用氣價格,加強管網輸配價格監管,逐步放開非居民用天然氣氣源價格,適時放開成品油價格。

              3.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發展機制。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優先調度和全額保障收購,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積極參與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支持可再生能源消費量納入節能減排量參與市場交易,提升可再生能源市場競爭力。

              4.探索推進能源投融資體制改革。重點在配售電、油氣管網、電動汽車公共充電設施網絡等基礎設施領域,引導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本合作。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能源新技術、新業態發展,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清潔能源、能源裝備、能源現代服務業的支持,以市場化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資能源產業。

              第六節 深化能源發展開放合作

              1.積極參與國際能源合作。依托大亞灣石化區、中韓(惠州)產業園等平臺,支持我市能源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能源貿易、能源科技裝備和資源開發合作,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發電等領域國際交流,充分借鑒能源發展先進經驗、技術和政策措施,引進高端人才和優秀管理經驗,集聚高端生產要素,拓展新能源產業制造交流合作,吸引具有優勢的能源企業、機構集聚惠州。

              2.深化推進國內能源合作。加強與深圳、東莞、河源、汕尾以及泛珠三角區域能源合作,推動油氣管網、電網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的互聯互通和應急協調,提高區域能源保障水平。依托西氣東輸三線、 LNG 接收站、成品油儲備基地、太平嶺核電等項目,加強與中石油、中海油、中廣核、華電、華能等大型能源集團公司戰略合作。打造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拓展區和延伸區,重點引入節能環保、先進能源裝備制造等龍頭企業落戶惠州,建立自貿區能源產業配套基地。深化推動惠臺兩地石油化工領域合作。

              第七節 提升能源惠民服務水平

              1.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制定落實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建設方案,促進城鄉電力服務均等化,2017年底前完成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和農村機井通電工程建設,重點解決中壓線路可轉供電能力整體不高、自動化水平偏低、電壓質量不合格、設備殘舊、智能電表覆蓋率和低壓集抄率低等問題,建立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投入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村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水平和供電可靠性。新建及改造農網低壓配變430臺,變電容量16.16萬千伏安,低壓線路1773公里。到2020年農網供電可靠率(RS-3)達到99.9%。

              2.加強農村能源生產建設。扎實推進能源惠民工作,補齊農村能源建設短板,加大對落后山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能源建設,在有條件的貧困地區,積極開展光伏扶貧工程建設,實現光伏發電精準扶貧。繼續加強農村小水電、沼氣等資源開發利用,進一步完善農村水電接入系統,落實農村水電輸配電計量點設置,適應農村水電發展要求。

              第五章 重點項目

              “十三五”期間全市安排續建、新開工及開展前期重點能源項目43項,總投資約2266億元,預計“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約1720億元。其中續建20項,總投資約990億元,預計“十三五”時期完成投資約860億元;新開工及開展前期工作23項,總投資約1276億元,預計“十三五”時期完成投資約860億元。按項目類別劃分:

              ——電源建設項目17項,總投資約996億元,預計“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約560億元,占33%;

              ——電網建設項目3項,總投資約140億元,預計“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約103億元,占6%;

              ——石油利用項目8項,總投資約700億元,預計“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約650億元,占38%;

              ——天然氣利用項目6項,總投資約250億元,預計“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約240億元,占14%;

              ——新能源汽車產業6項,總投資約180億元,預計“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約140億元,占8%。

              具體項目內容見附表,重點項目空間布局見附圖。

              第六章 環境影響分析

              根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 130-2014)要求,本規劃實施的相關環境影響評價及應對措施如下:

              按照《廣東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惠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總體要求,堅持“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能源發展轉型升級,以開源、節流、減排為重點,進一步制定能源消費總量、煤炭消費量、單位GDP能耗等指標,統籌優化能源布局和結構,大力開發利用清潔能源,促進能源行業節能減排,減少能源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100萬噸標準煤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通過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擴大天然氣利用,能源消費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與2015年相比,煤炭消費比重下降12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清潔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分別提高5個和2個百分點?;痣娦袠I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量進一步減少,均在全市煤電等相關行業污染物排放控制范圍內。

              “十三五”期間,充分發揮能源規劃對能源發展的引導和約束作用,認真執行能源項目開發的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嚴格實施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加強集中供熱能力建設,強化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的能源開發生產的生態保護與環境監管,科學規劃和合理開發生產能源資源,優化能源基礎設施布局,大力推廣利用清潔能源,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降低對土地、水資源、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規劃實施,到2020年,全市能源生產消費對環境的影響得到有效控制,完成各項節能減排指標,促進能源發展與生態環境充分協調,實現城市環境質量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規劃協調

              建立能源規劃實施管理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機制,積極對接國家、省相關能源規劃,分解落實約束性目標,明確相關主體工作責任,共同推進落實規劃目標和任務。統籌安排項目建設,重點做好能源項目建設用地、環境總量指標平衡,協調能源規劃與土地、環保、城鄉建設、海洋功能區劃以及交通、水利等專項規劃,做好公眾溝通,促進能源項目科學布局和順利落地。

              第二節 加強政策扶持

              貫徹落實國家和廣東省能源領域法規政策,推動及時制定地方配套落實政策。鼓勵支持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能源節約和清潔能源利用。完善財稅投資政策,加大對公益性能源設施建設的支持,積極探索節能環保、新能源領域股權、債權融資。制定能源消費“雙控”、煤炭減量替代管理、天然氣利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分布式能源發展等政策措施。

              第三節 加強統計監測

              調動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能源統計的積極性,加強能源專業人才培養。發揮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源測試等技術優勢和作用,加強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源消費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統計制度,建立健全能源消費總量預測預警機制和信息發布制度,形成能源大數據平臺,提高能源需求分類監管、供應安全預報預警和應急協調能力,推動能源工作精細化、數量化監測管理。

              第四節 加強實施評估

              完善規劃中期評估制度,定期組織對能源規劃實施情況的專項評估,分析規劃實施效果,及時查找和解決問題,根據規劃實施和政策調整情況,修訂調整能源規劃目標和任務,強化能源規劃對全市能源改革發展的指導地位。

              附表:“十三五”時期全市能源建設重點項目

              附圖1:“十三五”時期全市重點能源項目布局示意圖 

              附圖2:惠州市石油天然氣管網布局示意圖

              附圖3:2020年惠州市220kV及以上電網地理接線示意圖

              關閉
              咨詢熱線:

              0752-3289788

              在線客服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高清,久草AV一区,久久高清精品A级毛片,久久r热精品竹菊影视,中文字幕国产在线播放,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pre id="9xttx"></pre>

                          <ruby id="9xttx"></ruby>